最近,车圈里的瓜可谓是接二连三。这两天,一条视频在网上传疯了。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恒兴路附近,一台华为问界M5汽车在倒车时突然加速,绕了一个半弧,随后就撞上停在后方的比亚迪,并“骑”在了比亚迪车顶上!
在前几天测试中,问界夜间AEB静态假车80km/h测试还安全通过,现在嘴仗刚打完,就连倒车也刹不住了?
随后余承东回应,经与ADS团队、质量沟通,车辆后向紧急制动不识别静止车辆,本次事故是用户误把油门当刹车踩,撞上了后车。
那么,上周究竟发生了什么?为何一贯低调的何小鹏突然剑指华为?为何一众大佬纷纷下场,或站队,或阴阳,或夹带私货?以及,为何AEB成为关注重点?AEB到底是个啥?究竟有啥用?为了让从业者全面吃瓜,消费者不再蒙圈,适道觉得有必要从头盘一盘。
01 AEB是什么?吃瓜前来点小科普
AEB是什么?a piece of cake!
不好意思,串台了。
AEB全称为:
(自动紧急刹车系统)
简单来说,AEB有点像你学车时坐在副驾上的教练,一旦出现类似但不限于“撞墙”的紧急情况时,AEB就会自动帮你踩刹车,避免悲剧发生。
这样的功能在安全驾驶中非常重要,据欧洲Euro-NCAP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,车辆装备AEB之后能减少27%的事故。
但AEB并不是一项新技术。1995年奔驰S-Class车型就首次装上了AEB系统,并通过大陆集团的77GHz毫米波雷达,在监测与前车距离的同时做到防碰撞。目前AEB已十分普及,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上市的16万以上新车中,配置AEB功能的占比为67%。
既然是一项“老”的技术,还有争论的必要吗?
当然有,毕竟你跟学霸都有一根笔和一张卷子,学霸考了99,你却……
具体要从AEB的功能实现上讲起。
AEB的工作原理分为:信息采集、数据分析和制动执行。
1、信息采集,即汽车通过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捕捉道路信息。
2、数据分析和制动执行,传感器采集到信息后,控制模块会根据预定的模型分析出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安全距离、TTC(碰撞时间)是否超过极限值。一旦检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,系统就会强制介入采取紧急制动,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。
问题是,无论上述哪个步骤想做到高精度、高准度,都不容易。
首先是信息采集难,传感器受外界环境影响大,比如在雨雪、雾霾等极端天气中,激光雷达、摄像头可能会完全“变瞎”;虽然毫米波雷达能处理异常情况(Corner case),但差在分辨率。
因此,目前大部分车企采用的是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,例如摄像头+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、超声波等传感器。该方案的优势是能够消除单一传感器的误差,提高信息采集的精确度与全面性。然而,现在汽车智能化还在路上,无论是技术磨合还是压低成本都存在诸多问题。
其次是受限于算法。虽然新一代传感器可以探测到静态障碍物,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预警和刹停,该部分信号通常会被系统直接过滤。所以AEB有可能不会精准区分道路上静止的锥桶、侧面的交通标志或者刹停的汽车。
去年,一辆小鹏P7在宁波机场路高架撞上了一辆前方停放的小车;此前,一辆理想ONE也在某高速路段撞上了停在路边的工程车。然而比起“该刹车时不刹车”,“不该刹车时却刹车”危害更大,例如在车流湍急的高速公路上,刹停极易造成一连串的追尾。
02 吃瓜要吃全,大佬们吵的只是AEB吗?
开端:一篇采访引发的”商战”
11月1日,何小鹏接受 42 号车库采访,被问到如何看待“针对新问界M7的大定用户调查,很多人愿意为AEB功能买单?”,他是这么回答的。
总结为两点:1、华为90km/的AEB 是假的;2、华为的AEB根本是个摆设。
而在讲述自家AEB 时,何总是这么回答的:
等等,“静态AEB”是什么?不就是自动紧急避让功能嘛,这个沃尔沃熟。小鹏这是自创术语来了波极限拉踩?原来这才是真实的商战!
第一回合:嘴仗——朋友圈战场
何小鹏当然不甘示弱,随即也发了以下朋友圈:
余承东认为,华为问界的AEB功能足够强大,能适应比专业机构更严苛的测试,更能保证车辆安全。
03 当我们在讨论AEB时,我们在讨论什么?
另一方面,目前华为生态也有两个核心支柱: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。AEB技术尤其是华为的宣传重点。官方资料显示,问界新M7智驾版AEB最高刹停时速已提升至90km/h,可减少90%因注意力不集中和路况复杂造成的交通事故。
一句话,两家车企卖点“撞车”了。
11月数据,10月问界新M7交付超过1万台。上市50天,累计大定已经超过了8万台。所以说,真正急的可能是疯狂开城的小鹏。
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:AEB功能越强,高阶智驾能力就越强吗?
一方面,在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流标准测试中,AEB是一个独立的项目,也有一套独立的测试标准,并不根据高阶智驾能力而评判。而且不同于自动跟车、车道保持等L2级功能,AEB只有非常极端的场景才会用得上,触发是相对被动的。
过去很多国外品牌的车型能在这个项目测试中取得好的分数,除了硬件水平外,也和他们在这项技术的投入有关。例如,,不断通过大量实验来累计数据,优化算法,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准确率等等。
只不过,随着近几年国内汽车智能化快速推进,被揉进智驾范畴的AEB也开始越来越卷了。一些车企不再满足AEB 触发60km/h这条满分线了,开始挑战更高的时速,例如问界新M7的90km/h。
因此,AEB也成为了宣传智驾水平的一个卖点。
另一方面,辅助驾驶的安全功能也不是只看AEB功能。例如在C-IASI的车辆辅助安全测试项目中,选择的两个测试功能是AEB和FCW。
FCW,即前方碰撞预警功能。有的车企会和AEB一并搭载FCW功能,当汽车看到危险先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司机,实在不行了再让AEB介入,不让司机受到过分惊吓。
但是,AEB强的汽车就更安全吗?
打个比方,在C-IASI测试中,第一台测试车的FCW拿了0分,AEB拿了5分;第二台车FCW拿了1分,AEB拿了4分。同样是5分,请问哪台车更安全?
当然,技术的进步会击穿一切。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新一代传感器,配合相关算法,肯定能够增强AEB功能。
但是,一台摔不坏的手机一定是最好的手机吗?或者说,最好的手机就一定很结实吗?
原创文章,作者:适 道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idaox.com/observation/1532.html